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

首页> 关于我们

区县动态

堽城坝村喜获全省景区化村庄 助力乡村振兴

发布时间:2022-10-20来源:宁阳县人民政府网浏览字体:[      ]

近日,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三批全省景区化村庄名单中,伏山镇堽城坝村成功入选。这个我们宁阳人家门口的景区到底有何魅力,今天就请跟随我们的记者一探究竟。

蓝天白云、鸟语虫鸣、流水潺潺、枝繁叶茂,在这个充满诗意的秋季,伏山镇堽城坝村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,撑一把太阳伞开启一天钓鱼好时光,挥一把铲子构建自己的童话王国,伸一双手去触碰这千年的古柏,登一处高台去领略滔滔西去的汶水。修建一新的堽城坝以傲然的姿态于大汶河之上,汶水悠悠、鸥鹭翔集,这里俨然成了大家争相往来的打卡地。

到此游览的游客告诉记者:“听朋友介绍来到这个地方,没想到来到之后这么好,地处环境这么好,停车这么方便。来到之后了解了很多大禹文化知识,禹王庙内的文物保存的很完整,历史记载的很全面。”

伏山镇堽城坝村地处伏山镇北部,大汶河以南,是宁阳县的北大门,因明朝成化十一年(1475年)村西北建成堽城坝,遂以坝名作为村落名。

伏山镇堽城坝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说:“我们堽城坝村位于位于大禹水利文化景区核心,可以说是自然资源得天独厚,有三点一线,第一点是禹王庙、第二点是开元寺、第三点是堽城坝村博物馆,一线就是我们的大汶河。”

走进禹王庙,迎面看到的是东西两株古柏,传说是大禹和她妻子女娇的化身,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,号称齐鲁第一柏。现如今,禹王庙内现存古柏11株,胸围均在两米以上,其中桧柏两株,虽已数百年,仍枝叶繁茂,形如华盖;殿后一柏因呈龙形,誉名“虬枝歧柏”。庙内现立有明成化十一年(1475年)“造堽城石堰记”碑,因碑首与碑身之间常年有水痕,故名“禹碑虹渚”。“虬枝歧柏”、“禹碑虹渚”此二景均为宁阳八景。

禹王庙讲解员史新晓介绍说:“禹王庙目前整体占地25亩,沿中轴线由南向北,依次是庙门、神道、虹渚殿、禹王台等历史建筑,其中宁阳八景有两景在禹王庙内,现在禹王庙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、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。”

在禹王庙东侧,就是正在建设的开元寺,为明清朝一进三院风格。而在景区不远的黄精博物馆中,货架上整齐地陈列着各种由黄精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饮品、美食。

山东粮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宁介绍说:“像我们后面展柜上展示的是我们粮智泰山黄精的黄精茶、黄精酒、黄精面条、黄精月饼、黄精糕点等等,像我们这些产品的主要功效就是润肺止咳、益气填精、降三高等等其它养生功效。”

“我们堽城坝村打算下一步在黄精成熟的十月期间,在禹王庙、开元寺两边举办“中华泰山黄精文化节”,邀请民间艺人进行文艺表演、健康讲座,争取为各地游客带来沉浸式乡村文化体验。”伏山镇堽城坝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说

近年来,堽城坝村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、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和突出的自身产业优势,将乡村旅游业发展与休闲农业、现代农业园区、美丽乡村建设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协同推进,注重“精耕细作”和“以小见大”,不断挖掘传统文化,传承农耕文化,发展乡村旅游,致力于建设集生态种殖、运动拓展、休闲观光、科普教育等人文景观、自然风光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。

伏山镇副镇长表示:“我们紧紧围绕堽城坝村这个资源优势,打造“一带六区”旅游发展格局。下一步,将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为载体,深入挖掘大禹治水文化、农禅文化和乡土民俗文化,加快推进堽城坝静心民宿、粮智黄精(产业园)研学体验项目、苏楼苏氏文化传承馆等重点文化振兴项目建设,充实完善伏山“山水庙寺馆”文化轴,厚植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,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伏山力量。”

关于我们|人才招聘|网站声明|友情链接|网站地图

2012 宁阳沪农商村镇银行 版权所有. 保留所有权利
沪ICP备06030408号-2 服务热线: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

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